三顾茅庐 发表于 2022-1-24 12:24:50

在暄桐美育课学会“用辩证法绘画” 打磨细节获得弥足长进

暄桐是一间传统美学教育教室,创办于2011年,林曦是创办人和授课老师,教授以书法为主的传统文化和技艺,旨在以书法为起点,亲近中国传统之美,以实践和所得,滋养当下生活。其实,暄桐教室的写字画画课,不仅是林曦老师单方面的输出,而是有分享,也有回应,在不断交互的过程中教与学,共同构成暄桐教室的学习体系。

暄桐教室非常重视作业,能够每天把自己完成的功课记录下来,会日渐长进,心里踏实。而作业也是一幅作品,不仅是一种给人看的状态,更是慎独恭敬,每时每刻的用心。

https://s4.ax1x.com/2022/01/24/7oP6Z6.jpg

(暄桐同学作业)

https://s4.ax1x.com/2022/01/24/7oPrs1.jpg

(暄桐同学作业)

https://s4.ax1x.com/2022/01/24/7oPsqx.jpg

(暄桐同学作业)

在《笔墨游戏?林曦老师的中国画美育课》三阶“小景与人物”的第五节课中,同学们临摹了沈周的《耕息轩》。林曦老师要求大家从这节课开始更理性、更准确,学会“用辩证法绘画”。

中国的书法和绘画,尤其是山水画,它的内在逻辑都与辨证法有关,即存在对立统一的规律。如同之前林曦老师给大家看过的《青卞隐居图》:一个小石头旁边有一组大石头;一组湿润的石头后面有一组干的石头;一组浓的石头后面有一组淡的石头。明白这些“有理”的秩序,同样也是画好《耕息轩》的要点。

《耕息轩》的难点在于屋后相距较近的五棵树。松针叶的树在最前面,其次是三角形叶子的树,然后是两棵点叶的树,最远处还有棵鹿角的树。此外,屋顶的瓦片也并非整齐划一,每一片形态各异,亦能看到用笔时墨色的浓淡变化。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细节,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死板。因此,“用辩证法绘画”即是说,在分析一幅画时,要关注到画面中那些细小的差别,在绘画时主动区分阴阳、虚实、浓淡、轻重,不能机械的作画,要细心体会看似重复中的差别和变化。所以,画好《耕息轩》不仅要有耐心,还要依靠分析和技术。

东庄题诗中曾说:日暮荷锄归,就此轩上息,西畴犹未耕,迟我养馀力。这首诗的意思是,在田里劳作了一天,回到自己的小书斋休息,虽然西边还有一大片田地没有耕,但是不着急,让我养好精气神再去。“未耕”和“养力”之间的关系,就像我们的学习与生活。每天静坐、读书、画画、写字时,虽有万千事情也先放下,好好投入当下为自己养一点余力。为期三周的《耕息轩》练习也是如此,只有好好分析细节、打磨技巧,并且做到不急不急、慢慢画,才能借由这幅画获得弥足的长进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在暄桐美育课学会“用辩证法绘画” 打磨细节获得弥足长进